在现在人们的意识中,糖=长痘+衰老+肥胖, 减糖、抗糖的风潮从明星大V席卷到普通素人, 无糖饮料、无糖酸奶成为新晋网红饮品, 虽然这里面不无营销的成分,但是u1s1,抗糖的确也是有它的道理的,根据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成人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既然抗糖减糖有必要,无糖饮料又真的能够达到其所声称的零卡路里吗? 这里面的套路和知识点可就多了,小编给根据大家最关心的方面做了以下总结: 0蔗糖≠0糖 首先,要学会区别,是0糖还是0蔗糖 很多人其实在选择无糖饮品的时候并没有仔细地去看包装上声明的到底是0糖还是0蔗糖,而直接忽略了这个“蔗”字,把0蔗糖也当做了无糖产品。 但是请注意啊朋友们!除了蔗糖之外还有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多种糖类可能被添加到饮料中去,它们同样会产生热量、升高血糖,小朋友喝多了同样会有蛀牙的风险,所以无蔗糖并不等于无糖。大家在选购0蔗糖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看配料表里是否还添加了其他的糖来代替蔗糖! 没有糖的饮料还能好喝吗? 毕竟糖水是快乐肥宅的终极奥义,没有了甜味的饮料就像不放醋和辣椒的酸辣粉一样失去灵魂。 这里小编就要再次提醒了,无糖饮料不等于没有甜味呀。 事实上,为了饮料的口感更好,甜味是不能省去的,如果连甜味都没有,那还喝饮料干嘛呢,不如人人都喝白开水养生好了。 因此,无糖饮料会通过甜味剂来给饮料增加甜味。 (下图为某无糖饮料和无蔗糖酸奶配料表) 甜味剂有很多种,我们常常能在配料表里看到的有“阿斯巴甜”、“赤藓糖醇”、“安赛蜜”、甜菊糖苷、三氯蔗糖等,这些甜味剂也是我们俗称的“代糖”。代糖又可以分为糖醇和真·零卡甜味剂。 像赤藓糖醇、木糖醇这些糖醇类的代糖,甜度比蔗糖低,但同样会产生热量,它跟蔗糖主要的区别在于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不太一样,GI值普遍比较低,不会引起太明显的血糖反应,是专门给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糖。 而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扭甜这些人工甜味剂和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等植物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则是真正的零卡代糖。 它们的共同点是甜度非!常!高!只需要极少的量就能达到足够的甜度,根据中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 ,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那么既然仅需要一丢丢的代糖,就能达到理想甜度,其产生的热量的确可以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了,说它是零卡也不过分。 口感假甜 尽管代糖同样能产生甜味,但是相信喝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这个甜味不!正!宗! 喝起来感觉怪怪的,虽然也是甜味但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不像真正的糖喝起来有那种醇厚感。一般来讲,高甜度零卡代糖的口感<糖醇<真糖,但说到底,口感这种东西比较主观,因人而异,也有不少人恰恰更喜欢代糖的口感,觉得更清爽怡然,不会甜得发齁发腻。大家可以多尝试几款无糖饮料,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选择自己最爱那款。 代糖有副作用吗? 小编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教着看配料表,说只要看到有阿斯巴甜或者安赛蜜字样的食品都要避开,但事实上,在目前有关的甜味剂研究中,并未有证据直接表明在安全范围内使用甜味剂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众所周知,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就以上述提到的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例,欧洲食品安全局早在2011年2月28日就发布研究报告称阿斯巴甜安全无害,同时指出阿斯巴甜的摄入量应保持在每kg体重每天40mg以内,也就是说一个50kg的人,每天要摄入200mg阿斯巴甜,即差不多要喝20罐无糖可乐才会阿斯巴甜超量,所以大家平时正常摄入的那么一丁点儿阿斯巴甜,洒洒水啦。 再说到安赛蜜,它在结构上是一种钾盐,但在其安全和毒理学研究中并未发现其能影响循环钾水平或导致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反而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 总之,只要是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使用甜味剂,大家也是正常适量地食用,是大可不必担心滴。 总结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安心喝无糖饮料啦,零卡零脂也不是胡乱吹嘘,基本上可以实现让人没有热量困扰。只不过任何事物都讲求适度,饮料毕竟是饮料,除了糖或者代糖,还有各种香精色素防腐剂的风险呢,长期大量饮用,都是不值得推荐的哦。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MOORADIAN A D,SMITH M,TOKUDA M.The role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sweeteners in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table sugar: A narrative review[J].Clinical Nutrition ESPEN,2017,18:1-8. [3]DORNE J L,WALTON K,RENWICK A G.Human variability in the renal elimination of foreign compounds and renal excretion-related uncertainty factors for risk assessment[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3,42(2):275-298. [4]DUFFY V B,SIGMAN-GRANT M.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use of nutritive and nonnutritive sweeten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4,98(2):255-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