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京报 原标题:假洋奶粉入境通路将被堵住 新规同时规定,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已罐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中。 本月1日,经济民生领域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其中,在婴幼儿奶粉行业,被称为“最严洋奶粉新规”的进口乳制品新规落地,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业内人士指出,这或将导致洋奶粉阵营重新洗牌。 乳业大整合逐步蔓延到洋奶粉 记者了解到,“洋奶粉新规”从4月起陆续实施。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新规定,从今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 此外,公告还明确指出,自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其报检日期到保质期截止日不足3个月的,不予进口。同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已罐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中。 去年以来,我国对婴幼儿奶粉行业进行大整顿,多家国产奶粉企业经历了兼并重组,也有大批的企业在这轮大整顿中被市场陆续淘汰。今年,一系列的乳业大整合继续逐步落地,同时,国家对婴幼儿奶粉的整顿从国产奶粉发展到进口奶粉。 根据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近日通报的信息,目前有13家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厂家通过了中国有关机构的检查,并将继续出口产品到中国,这13家是新西兰最主要的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而具体到奶粉品牌数量,新西兰出口的150个奶粉品牌中,大约有70个可能无法通过注册。 新规实施将堵住海外奶粉监管漏洞 乳业专家王丁棉向记者介绍,在欧盟国家的商店通常只能看到五六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但中国市场的奶粉品牌约有四五百个。如此之多是因为不正规的海外贴牌代加工的假洋奶粉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贴牌代工的奶粉往往存在质量隐患。 “小的企业没有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交给新西兰的工厂代工,而小企业没有检测检验能力,为了追逐利益,代工厂用很差的原料生产如何控制?”王丁棉说。 王丁棉表示,近年来由于三聚氰胺等危机,国产奶粉在消费者心中地位直线下降。不少妈妈们都有“崇洋”心理,这促使一些行业外的投机者进入“赚快钱、捞一把”,海外代加工的“假洋鬼子”层出不穷。 新规今起实施后,中国政府将堵住假洋奶粉的入境通路。根据新规,相关监管部门将对境外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进行原料、生产、储存、运输及管理、检验能力的多方评审,符合我国要求的才能被注册、允许进口。这样一来,就能更有效地控制和评价产品质量,堵住海外奶粉监管漏洞。有分析人士指出,该项制度的实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源头监管。 新规实施不会导致洋奶粉价格明显波动 对于新规的落地实施,有消费者关心是否会因为进入国内洋品牌的奶粉减少而导致价格上涨。对此,王丁棉表示,进口奶粉的品种变少了,消费者的选择变小了,总体的量短期内也会出现阶段性减少,但整体来看,婴幼儿奶粉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缺口很快会被正规品牌的奶粉补充进来,这个衔接的时间不会很长。所以价格不会因为短期供需紧张而明显波动。王丁棉表示,新规的实施,看似消费者选择的品牌减少,但事实上却提高了信誉度,市场越来越正规,消费者购买时也更放心。 乳业专家宋亮指出,随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规定的陆续实施,一批不合规的进口奶粉企业将被淘汰,这些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将引发多方激烈角逐,也给正规品牌带来新的机会。 ■ 企业动态 伊利一季度净利翻番 伊利股份4月29日发布2013年年报,集团全年营业总额达到477.79亿元,净利润达到32.01亿元,持续位列行业首位。而同期发布的2014年一季报数据更加亮眼,Q1净利润10.88亿元,增幅翻番,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受2013年奶源供应紧张因素影响,2013年市场整体增长低于预期,乳企的盈利压力前所未有。 “伊利仍能保持净利润高位增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在于创新能力提升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在于多年来集团高效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使公司费用率持续逐年下降。”乳业专家陈连芳表示。 伊利方面表示,今年2月,伊利集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在荷兰合作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如今,依托欧洲研发中心打造、伊利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品牌——托菲尔已经上市,产品提升伊利在奶粉市场的竞争筹码。 “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内奶粉市场将进一步扩容,伊利等有实力的大型奶粉企业将迎来新的机会。”陈连芳表示。 此外,据介绍,今年6月,伊利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婴儿奶粉生产基地即将全面投产,该项目在100%达产的情况下,日鲜奶的最大处理能力为1400吨,每年可为伊利生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记者李静) |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