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旅程(插图版)详细介绍
品牌:其他品牌
适合年龄:8至16岁
产品规格:16开,528
指导价格:¥69.0
产品介绍:
编辑推荐:
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读物”获奖人。他们合作出版有五十多部科普书籍,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
本书亮点:
口语化的叙述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典雅时尚的版式插图,引领读者走进一片迷人的科学世界。
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
——科学史是一部由 “正 确”与“错 误” “成 功”和“失 败”共同编织的历史
1. 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共同书写的历史
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然而本书向读者展现的科学的旅程,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路辉煌,科学的历史也从来都不是一部永远“正确”的历史。科学曾经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而且今后还会继续犯错误。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历史。
科学家们设计出的一系列有助于发现自己错误的规则,使科学有一种可以证明自身为错的内在机制,正是科学自身的这种独特的纠错机制和自我批判能力,使得科学成为人类理解自然奥秘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并使得科学的发展不断突破旧思想的藩篱,超越权威,永远充满活力。
2. 科学的历史是一部由“成功”和“失败”共同书写的历史
与同类作品不同,本书以相当的篇幅介绍了科学史中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有被名利腐蚀,也有不小心误入歧途的——科学的殿堂中不仅有所谓的圣者,还有凡人,甚至有小人和骗子。今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辉煌的成功者,但在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那些辉煌背后的失败者。
3. 科学是最具人性化的事物
科学只是事实和统计数据乏味而又琐碎的堆砌吗?科学是一切与人性有关的东西的对立面吗?
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生动的、不断变化的对世界的看法。科学对人类的自我认识,更理性地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怀。再没有比科学更充满生机、更充满惊奇、或者更人性化的事物了!
4. 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驱使他们渴望获得知识?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的?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是如何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他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从哪个环节开始,这种探究变成了科学的探究? ……本书为你一一作了解答。
5.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科学的思维方法正是这样一种方法:它倡导怀疑古训,怀疑权威,也倡导超越自我,它不让大自然来欺骗你,也不让他人来欺骗你,更不允许你自己欺骗自己。
纵观全书,我们看到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有时正确,有时错误,也看到这些理论如何被后人反复纠正、扩展或者简化,不断完善。这种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6. 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联
科学的力量,以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在历史上从未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到繁忙街道的交通管理;从飞越太空的壮举,到无线电通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向疾病进行的科学挑战,到人类寿命延长和克隆技术;从无所不在的教育网络,到庞大的公共卫生计划……科学不再是少数精英在自己的书斋或者私人实验室中的自娱自乐。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本书对女性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来自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也进行了专门论述。这在一般的科学史作品中是极少见的。
7. “正史”与“野史”交相辉映
读过本书才知道,原来科学的旅程中不乏旁门左道甚至歪门邪道。就在牛顿时代,与牛顿同样着迷于自然界奥秘并且具有相当研究功力的大有人在。但他们却不幸误入歧途;而伪科学的猖獗,早在19世纪就泛滥成灾,法拉第不仅研究电磁感应,还戳穿了当时不少以科学名义而施行的骗术;当然,真正的科学家永远令人肃然起敬,你能想象17世纪的桑克托留斯整日坐在自己特制的椅子上,只是为了测定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之量?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这正是本书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
8. 口语化的叙述风格亲切感人
作者口语化的讲述方式,平易近人,亲切易懂,就像是一位智者坐在冬夜的火炉旁与你促膝而谈,娓娓道来;又像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条分缕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把一部在许多人看来枯燥乏味的科学史讲得引人入胜、多姿多彩。
9. 科学教育的首选教材
当前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和原理恰当运用到我们时代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教师阅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好教材。
内容简介:
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纺织的历史。
当前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和原理恰当运用到我们时代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教师阅读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好教材。
目录:
序
第一编 科学诞生
引言
第一部分 科学的先驱:从古代到中世纪
第一章 古代的人们
第二章 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晚期
第二部分 物理科学中的科学革命
第三章 宇宙体系的颠覆
第四章 一门“广阔而又最优秀的科学”
第五章 波义耳、化学和波义耳定律
第六章 牛顿、运动定律和“牛顿革命”
第三部分 生命科学中的科学革命
第七章 从维萨留斯到法布里修斯
第八章 帕拉塞尔苏斯、药物学和医学
第九章 哈维:心脏和血液的运动
第十章 奇妙的微观世界
第十一章 认识生命的广泛性
第四部分 科学、社会和科学革命
第十二章 17世纪:一个转变时期
结论
第二编 理性兴起
引言
第一部分 18世纪的物理科学
第一章 探索新的太阳系
第二章 恒星、星系和星云
第三章 新地质学的诞生
第四章 近代化学的诞生
第五章 热和电的奥秘
第二部分 18世纪的生命科学
第六章 林奈:伟大的命名者
第七章 布丰和自然界的多样性
第八章 动物机器:生理学、繁殖和胚胎学
第九章 近代进化论的先行者:拉马克和居维叶
第三部分 18世纪的科学与社会
第十章 一个理性和革命的时人
第十一章 科学的斗士:普及性意识
第十二章 黑暗的逆流:骗子和庸医
结论
第三编 综合时代
引言
第一部分 19世纪的物理科学
第一章 原子与元素
第二章 复杂而有序的化学世界
第三章 不灭的能量
第四章 磁、电和光
第五章 天空与地球
第二部分 19世纪的生命科学
第六章 达尔文和“贝格尔号”的馈赠
第七章 从宏观到微观:器官、细菌和细胞
第三部分 19世纪的科学与社会
第八章 伪科学猖獗
第九章 伟大的综合时代
结论
第四编 现代科学
引言
第一部分 物理科学,从1896年到1945年
第一章 新原子
第二章 新宇宙(一):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第三章 新宇宙(二):量子奇迹
第四章 宇宙的新观测
第五章 原子的四分五裂:科学和原子弹
第二部分 生命科学,从1896年到1945年
第六章 微生物学和化学的成长
第七章 追踪遗传学和遗传现象之踪迹
第八章 寻找古人类
第三部分 科学与社会,从1896年到1945年
第九章 医学和机器贩子
第十章 妇女在科学中
精彩书摘:
噼啪声响和幽灵显示
这件事源于1848年,两个十几岁的女孩玛格丽特·富克斯(Margaret Fox)和卡蒂·富 克斯(Katie Fox)在纽约州海德斯维勒的一个小村庄玩的一场恶作剧。
女孩们学会了一个窍门,她们在隐秘处敲击趾关节,结果发出稀奇古怪的声音。这就 不难使她们那迷信的母亲相信,是不久前去世的小贩的灵魂发出这些声音,他在利用声音 中的密码宣布,他是被人谋杀的。当这些话在小村庄传开时,女孩们成了当地的名人,不久 富克斯小小的家里聚满了人群,他们满怀希望地恳请年轻的女孩们与死去的亲属或者来自 阴间的其他精灵联系。
如果不是女孩姐姐莉亚的插手,整个事情也就是一个局部现象而已。莉亚就住在附近 的镇上,她马上想到这是一个捞钱的好机会,于是令妹妹在私下告之真相以及她们恶作剧 的骗术,接下来她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演讲和展览,让两个女孩演示她们和死者联系与对话 的“能力”。演示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久就有其他所谓的“灵媒”也出来演示类似的能力。 (灵媒这个称呼用来表示宣称有能力与精灵联系的人。)
活人与死者之间长期关闭的大门仿佛突然间被打开。随着门的开启,终于得到了经 验证据,人死后居然还有生存迹象。今天的我们对此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只不过是一场儿童玩笑,竟然掀起了一场运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其实,许多美国人在这一过程中心甘情愿地完全压抑自己的不信任,因为他们早就准备接受这样的事情。
尽管美国招魂运动的历史开始于富克斯姐妹,但其实得益于“催眠术师”和颅相学者的 努力,这条路早已铺设好了,因为他们在这个年轻的国家已经到处设立店铺。然而此时“催眠术”在英国和欧洲大势已去,催眠术师宣称,借一种叫做“动物磁性”的特殊力量可以医治和控制人类,这种特殊力量从控制者传递给被控者,从而影响被控者的健康和行为。催眠术师提出这样的哲学假设:在每一个体中,平衡的动物磁性都有一个自然“态”。平衡受到干扰就引起疾病,“科学地”控制它可以使人恢复“健康”。这些许愿使乐观的美国人相信,科学可以用来医治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所有疾病。
美国人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自然的新思想比起传 统或专制是更好的真理试金石,而催眠术和颅相学之类 的伪科学,由于他们宣称提供确切的经验证据,似乎验 证了他们的这一信念。
如果催眠术这样的新“科学”可以用于治疗,颅相学这一新“科学”可以揭示灵魂的内在秘密,那么,招魂术 这样的新“科学”难道就不可能提供经验证据,证明死后灵魂仍然存在以及死人可以直接与活人交流吗?几乎每天都有这么多新发现和新发明,有这么多演讲者、哲学家、作家和教师在公开宣称,人类自身蕴藏着无限的能力,过去无法逾越的壁垒难道不可能最终跨过吗?
一位名叫戴维斯(Andrew Jackson Davis, 1826—1910)的年轻人,为美国的招魂术运动进一步铺平了道路。戴维斯的成功在于,他把某种灵魂和社会维度加入到富克斯姐妹之流那种只是发出噼啪声响的作法上。戴维斯以波基普西预言家而著称,在14岁时开始用他的所谓透视能力给人看病。早在富克斯姐妹开始在其纽约州北部的家里与死人通话以前好 几年,戴维斯就已经在纽约市跟死去的名人保持通话,其中有斯维登伯格(Emanuel Swe denborg)和其他“避暑胜地”的幽灵,他把灵魂离开地球后居住的地方叫做“避暑胜地”。
戴维斯和许多19世纪中叶的美国人一样,深信美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实验案例,国家正处于许多重大变化的边缘,这些变化涉及社会、政治和精神层面。他深入涉猎各种改革 运动,同时又靠表演和演讲谋生,在这样做时,他至少表现出这一坚定信念,相信他的“能 力”指往并通向一个更好的新世界,而富克斯姐妹(玛格丽特和卡蒂)在姐姐莉亚的控制下, 只按一个更简单的原则行事——拿到钱就走人。戴维斯深受斯韦登伯格哲学的影响,他的 言行表达的是普通平等的博爱、人类“天生就有的”超自然治疗功力和死后灵魂长存等内 容,因而得到许多美国人的共鸣。他们在放弃了教会严格的教义和“道德权威”之后,正渴 望有某种新的经验性的“真理”来填补空缺。在他漫长的生涯中,戴维斯把他的宗教和哲学 教义与人道主义的社会改革运动结合,以便填补这个空缺。在1858年一次改革大会上,戴 维斯谈到当时已经开始叫做“招魂术”的内容,他宣称:
“我对招魂术的信念只不过是通往接受这次大会提出的各种改革措施的大门。 ……我相信,对于你们各位,招魂术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它通向自由和世界人们 普遍向往的天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戴维斯通过种种方式向美国人民提供支撑招魂术运动的哲学 和宗教框架,但正是富克斯姐妹的公开活动,才吸引如此众多的信徒,他们出于真诚或不那 么高尚的动机,纷纷卷进招魂术的生活方式之中。
随着运动规模的扩大,混乱也在同步增长。情况如同是,美国的平等主义已走向极端, 试图涵盖这一新“科学”的各个方面。除了“密室”灵媒之外,他们利用招魂术以快速谈话的方式吸引易受骗者,“招魂术”教堂也在不断增多,它们吸引了众多正统但却被新颖招魂术和“科学”智慧所误导的追随者。其中有些招魂术师本性诚实但却不幸被误导,但也有些则是十足的骗子,然而要区分这两类人却是谈何容易。当那些正直却“自以为是”的“灵媒”故意采取欺骗手段,自以为有必要偶尔使用一下这一策略,以便使追随者相信他们的能力,从而心安理得地聚集于招魂术者的世界之中时,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了。
当这一运动转移到英国时,它已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大杂烩了。尽管“灵魂通话”开始于富克斯姐妹那噼啪作响的敲击声,但很快就发展成一种引人注目的稀奇古怪的杂耍。桌、 椅、灯和床铺都可以被鬼魂移动,并且在“鬼魂控制下”上下跳动。鬼魂们在昏暗的屋子里 和紧闭的幕帘后弹奏五弦琴和吉他、吹喇叭和口琴。灵媒操纵着会口技的傀儡,让他装扮言语滔滔不绝却思想浅薄的死去的名人,诸如富兰克林、牛顿、莎士比亚以及许多美国印第安武士和首领。已死去的亲属和朋友幽灵般地现身。有些鬼魂还能编撰诗歌、演奏和写书,而其他鬼魂则忙碌于更世俗的事务中,在匆忙搭建的暗室中,他们解开被绑灵媒的手脚。
1850年,少数英国灵媒在伦敦开设店铺,还有一些美国人与之合作。但是,到1853年,招魂术活动已足够引起英国公众的兴趣,其中还有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法拉第是第一 批研究这一现象的英国科学家,他对早期伦敦灵媒的最常见的一种活动进行了仔细观察,这种活动叫做“桌子倾斜”现象。灵媒们在暗室里围桌而坐,顾客们的手放在桌子上,随后灵媒召唤鬼魂出席,鬼魂用推或摇桌子来应答,顾客们的手能感觉到桌子的振动,于是可以认定在暗室中“鬼魂显灵”。法拉第在做了一系列实验之后,得出结论:桌子的运动是由于顾客的手对桌面施加无意识压力而造成的。法拉第在报告结尾严厉指责那些所谓受过教育的人们,他们竟然接受诸如“桌子倾斜”这类胡言乱语,以至抛弃了基本判断力和普通常识。
1855年,正是美国年轻的灵媒霍姆(Daniel Dunglas Home, 1833—1886)的抵达,掀起了一场英国的招魂术运动。霍姆在美国已经拥有相当多的追随者,就其本人的经历而言就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他抵达英国海岸的5年前,曾经是一个17岁的邋遢青年。一群美国招魂术师把他送到伦敦,抵达时携带着一个金盒,戴着一颗硕大的金刚石戒指,穿着华贵的衣服。所有这些都是他的仰慕者赠送的。他体形既高又瘦,具有一种虔诚的气质和女性的 幽雅,他声称拥有多种招魂能力。由于不满足于只当与鬼魂联系的被动媒介,他还掌握许多戏法。在他声称的许多特技中,有拉长身体的能力、还能徒手紧握灼热的煤块,最重要的是可以把身体提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这些把戏霍姆并不随便表演,只留给显贵们和富人观看。在霍姆的生涯中从来没有免费的降神会。他的才能严格地只献给把他当做客人请到家里的富裕赞助人。
和在美国一样,招魂术在英国很快开始蔓延,并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把它当做一种另 类宗教经验,导致了“招魂术教堂”的诞生。也有人把它当做减轻个人悲哀和痛苦的途径, 因为它承诺可以与死去的至亲交流;对于另外一些人,它则提供消遣和新奇。但是,对于某 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英国学者和科学研究者来说,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机会,用经验来证明灵 魂是否存在和死后灵魂是否继续存在。
几乎就从招魂术诞生那日起,对灵媒的曝光和揭露随即接踵而至。一位本地医生在富 克斯姐妹离开海德斯维里之前就仔细观看了她们的活动,不仅对她们说法的合理性,而且 对神秘鬼魂的发声方式也有所质疑。
几年后,富克斯姐妹承认整个事件是一场骗局,那神秘的声音是她们扳动趾关节发出 的。但其实早在这之前,有位细心的医生就正确地揭露这是一场欺诈。然而,尽管曝光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但确有某些人,他们愿意相信能与死者交流的说法,因而依然执迷不悟;至于那些怀疑者,对于轻信者的行为也是无可奈何。对于每次的曝光,灵媒们顶多是作些抗议或者作些解释,毫无收敛之迹象。
然而,即使真正的信徒也不得不承认,灵媒们的操作中有很多诈骗。他们暴露的次数 太多了,不知有多少次,坐在灵媒桌子周围的怀疑者眼敏手快地捕捉到灵媒的欺骗动作,看 到隐匿的助手们正在暗室里操纵鬼魂显灵,发现各种机关,用于使得桌子、椅子和帽架动起 来,或者在空中发光和产生浮动的人手和人脸。职业魔术师在此类曝光事件中提供不少帮 助,他们承认许多灵媒现象只不过是他们在舞台上用过的一些简单戏法。然而,无论“不正 直的”灵媒做了多少欺骗手段,甚至有时正直的灵媒无法按照要求召来所谓的鬼魂,但依然 有许多信徒坚持认为,招魂术运动本身是合理的。因为有太多的现象怀疑者无法解释,太 多的经验事实无可置疑地证明灵魂不会死,还可以与活人交流。
到了19世纪60年代末,鬼魂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引人关注,少数严肃的学 者和科学家决定参与调查。
在美国,最早有组织地用科学方法来认真调查整个招魂术现象的尝试开始于1857年, 当时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小组宣布,他们打算调查招魂术师的这一说法的合理性,亦即活 人可与死人交流。为了鼓励灵媒们主动响应以便验证他们的主张,《波士顿信使》( Boston Courier)悬赏500美元,奖励能够满足哈佛教授们的要求,展示真正招魂现象的灵媒。有5 个灵媒应征接受委员会的挑战,他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不过这些人后来宣称,教授们设 置的条件不适于与敏感的鬼魂接头。
一般来说,哈佛的调查为未来的研究铺垫了基础。招魂术的辩护者坚持说,他们已经 科学地演示了死后灵魂不仅存在,而且还能和活人交流。与此同时,他们还坚持说,由调查 者所设置的科学条件和测试,恰恰妨碍了他们所要现象的出现。当过程和控制是由信徒命 令、操作和监视时,报告结果总是正面的;而当过程和控制是由怀疑者命令、操作和监视时, 结果却总是负面的。折中则往往产生混合的结果。这一说法实在可疑,在大多数严肃的科学家看来,它实在荒谬可笑。在赫胥黎这样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看来,一群据说是理智健全的成年人,围坐在昏暗屋子里的一个桌子边,以为自己正在与死人交流,这情形要多荒谬有多荒谬。和当时绝大多数严肃科学家一样,赫胥黎把招魂术这件事整个看成是胡说八道,根本不值得加以科学上的严肃对待。当伦敦辩证法学会的少数会员于1869年提议组织一个委员会调查招魂术时,该学会最著名的会员之一的赫胥黎拒绝参加这一委员会,他把整个事情看成是“瞎扯淡”。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整个事件就像赫胥黎所说,是明目张胆的胡闹,但有一些同样著名的19世纪科学家,诸如进化论的发现者之一华莱士,却是极为严肃地对待此事。作为委员会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其实早在调查以前就倾向于招魂术,他与其他人一起拟定 了委员会有争议的最终报告。
尽管委员会承认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与死人通话确有其事,但委员会的一 些成员却宣称,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有必要继续对这一现象继续进行严肃的调查。
今天读起来,这份报告只是由零碎轶事组成的拼凑之作,一篇极为主观的报告文学,散漫随意。当它在1869年向辩证法学会的非委员会会员宣读时,依然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辩证法学会拒绝出版最后报告,委员会成员竟以他们自己的名义发表。
可以预料,公众对这份报告的反应是复杂的。原来的信徒,怀疑者也仍然一如既往。 《每日电讯》( The Daily Telegraph)评论说:“许多目击者信誓旦旦所说的事实肯定非同寻 常,如果我们被问及如何才能解释这些事情,我们只能回答说不能,而且也不关我们的事。 我们面前并没有斯芬克斯狮身女面怪物 ① ,即使我们解不开这些谜,也不怕它吞食我们。某 些智力出色且熟悉科学的人们确实相信这类现象的真实性,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值得以更敏 锐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现象,毕竟信仰者不全是感情用事和非科学的追随者。”与此同时,《帕 尔马尔日报》( Pall Mall Gazette)报道说:“但由于这些证言的一本正经以及冗长乏味,这些故事读来就像是关于自然法术手册中的一个章节。对于报告中所描述的种种活动,除了 鄙视之外,实在难以言说或想象。”《晨报》( The Morning Post)如此质疑:“发表的报告毫无 价值。难道现在不正是制止这种鬼魂崇拜的时刻?我们严肃地提出这个问题。终止这类 行为至少可以把大量的自欺欺人一扫而光。”
诸如像华莱士这样严肃的科学家怎么可能参与这份报告呢?有没有可能正像《晨报》 所说的那样,如华莱士和他的委员会同事们这样一些优秀思想家也可能陷于如此明显的自 欺欺人之中?几年后,1873年,另外一位深受敬重的科学家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 1832—1919)——元素铊的发现者和克鲁克斯管的发明者(一种供人们研究阴极射线的仪 器),竟然认可灵媒库克(Florence Cook)的鬼魂显灵。克鲁克斯宣称,他曾经和一个名叫 “卡蒂王”的鬼魂一起跳舞,这个鬼魂是借库克小姐之躯还魂的。
难道只是由于灵媒及其同谋者略施巧计,这些科学家竟然就甘于自我欺骗?
这一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困扰着学者们。当然,按理说,科学是这样一种方法,可以帮 助你确信不会愚弄自己。毕竟正是科学方法给19世纪的研究者带来了这样的希望:科学 有可能澄清人的“灵魂”和死后灵魂存在的奥秘。
当灵魂研究学会在1882年由剑桥的一小群学者创立,目标是研究招魂现象时,它的意 见书表明,学会的宗旨是“不带任何偏见或先入观念,以精确和冷静的追寻方式来研究诸如 此类的问题,正是这种方式使科学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如此之多的问题。”学会的创建者之一 西德维克(Henry Sidgwick,1838—1900)后来如此说道:“我们的……立场就是这样。我们 毫无保留地相信现代科学方法,如果专家们一致认可,我们就准备顺从地接受理由充分的 结论;但是我们并不准备同样顺从于仅仅是科学家的偏见。在我们看来,有大量证 据——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支持灵魂或鬼魂的独立存在——正是出于现代科学的无知,这些事实才 遭轻视甚至忽略;正因如此,科学一直没有忠实贯彻她所声称的方法,并且过早地得出了否 定结论。请注意,我们并没有认可说这些否定结论在科学上就是错误。我们只是说,这种作法也许恰恰陷入了我们力图避免的那种错误。我们只是说,他们过早地得出了结论 ……”。
灵魂研究学会的另一位创始人迈尔斯(Frederic Myers, 1843—1901),如此评价科学的 力量:“这个方法……还从未用于人类灵魂的存在、力量和命运这样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
尽管他们的意图肯定是纯洁的,或许带有那么一点不切实际的狂热,但事实是:灵魂研 究学会的大多数原始会员,从一开始就强烈地希望找到灵魂存在和不灭的证据,无论他们 是多么客观地提出质询。
在给迈尔斯的一封信中,西德维克写道:“我有时……多少带有一点诚挚的希望和热 情,感到英国式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求实精神,将会以坚韧不拔的决心回答有关宇宙的最后 问题,答案终究会水落石出。”
尽管灵魂研究学会的原始会员自愿中断与传统宗教及宗教活动的联系,但是仍然深深 向往能够发现生命的某种更深的含义,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无法真正地做到完 全客观。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在加入灵魂研究学会之前,就已对诸如鬼魂和所谓“幽灵出没 的地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论家格伦迪宁(Victoria Glendinning, 1937— )引述学者霍尔(Trevor Hall)的话, 指出灵魂研究学会成员“以轻率和着迷的愿望……去相信”,这就表明灵魂研究学会成员放 任自己参加这类“明显是儿戏的实验”和研究,只是因为他们“需要不计后果地去证明死后 的永生——这也许与后达尔文时代宗教基础的动摇有关。”霍尔是研究招魂术和灵魂研究 学会活动历史的专家,他在批评早期会员时尚留有余地,比如他们“对欺诈方法一无所知”, 作为不可侵犯的英国绅士,他们还自以为“高贵”人士不可能上当受骗。
不必说,灵魂研究学会的第一代研究者,从未找到或者提供有关灵魂或死后灵魂不灭 的确切和可接受的科学证明。然而,甚至早在原始会员开始退出之前,学会内部已经出现分化,因为某些极有影响力的会员开始逐渐相信,他们研究的许多情况也许并不是与死人通话的证据,而是所谓超感知觉的例证。
也许灵媒们并没有收到来自死者的信息,而只是通过某种奇怪的力量感受到来自顾客 的想法?难道这不同样证明人类具有某种特殊和独特的品质,说明人类与自然及上帝之 间,存在比以前所设想的更为亲密与和谐的关系?这样,灵魂研究学会的重心逐渐从寻找 死后灵魂不灭的证据转向超感知觉及超出正常范围(例如超人视力等)方面的研究。
尽管招魂术延续到20世纪初,并且今天还以不同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但它的 高潮已在19世纪末终结。灵魂研究学会的态度转变在某种意义上预示招魂术作为一个运 动的终结。越来越多灵媒的欺骗行为被公开曝光,大多数公众开始失去兴趣,尽管调查者 在灵魂研究学会的领导下,开始分裂成不同的派别。少数调查者继续关注灵媒的“招 魂”———他们真的是在跟死者谈话?但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超感知觉———“自然的精神力 量”确被有意或无意间使用?当世纪交替,科学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时,科学对“硬数据”、实 验的重复性和怀疑验证的坚持,使得许多人也开始意识到,科学尽管在自然界的物质领域 取得成功,但它不必非得用于社会和超自然这一更为模糊的领域之中。
同价位日用品排行榜
6岁以上产品排行榜